如何“科学”地打孩子?好方法竟然这么多!
欢迎点击上方“澳洲妇幼Dr韩”加关注 ↑
每年的4月30日是「国际不打小孩日」。这个节日的存在,也在告诉我们打小孩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和普遍。
去年,网上爆出过一段视频,视频里一名男子用衣架轮流抽打3位女童,三个孩子跪地尖叫求饶,但男子并没有停止抽打。视频里的声音和画面,令人心痛和不适。
(视频截图,原视频引起不适,就不放链接了)
这段视频爆出后,很多网友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:
@***娘:
我小时候其实就是这样长大的。长大后最不能理解的是我妈为什么不带着我和我哥离开家,离婚。小时候的这种伤痛是不能磨灭不可更改不会消失的噩梦,请求家里有这样家暴父亲的母亲们勇敢的离婚,没有孩子需要这种烂到骨头里的父亲和家庭。
@***呀
我被这样打过无数次,三天一小打,五天一大打,用衣架抽,用拖鞋扇,用专门准备好的竹条抽,跪,等等等等,甚至我妈还拿刀背砍过我,用凳子砸过我。被家长打过的孩子没法和生活和解,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要以爱的名义伤害。
@***一:
我妈妈小的时候,每天早上四五点必须都起床,天还是黑的,孩子就傻坐着,不起来挨打,起来慢挨打,姥姥姥爷心情不好就打,现在妈妈干什么后面都像有人追着打一样,永远脱离不了儿童时期的阴影。
@***眉:
我小时候也经常挨我妈的打,结果把我打叛逆了,参加工作后,我一年只回老家一次,中间有些年几个月才给家人打一次电话,这几年父母年纪大了,我电话才多起来。不过我不结婚生育,因为我没信心能经营好一个家庭、做一个好妈妈。
......
孩子被打,并不是小概率事件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(UNICEF)研究发现,全球2-14岁孩子中,大约60%会被养育人体罚。另外,还有研究发现,3-5岁、有行为问题以及难养型气质的孩子更可能被体罚。
俗话说,“打是亲,骂是爱”、“不打不成器”,意思是打孩子骂孩子,是为了孩子好,是管教孩子,是因为爱。这些话,其实很混蛋。作为父母,的确要教育孩子,要给孩子立规矩,但不是通过打骂。
(图片来源:Unsplash)
01
打孩子到底有啥问题?
“怎么说都不听,打一顿立刻就好了!”
这个说法也经常听到。打一顿,似乎立竿见影,孩子立刻就变乖了,但这是错觉。孩子“变乖了”,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反抗,他们只是屈服了、害怕了、妥协了,选择了默默忍受。
打孩子的本质是体罚。体罚是指对孩子的身体施加责罚,使孩子产生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,从而达到控制、惩戒或矫正行为的目的。
大量研究证据表明,体罚对孩子有伤害。
2016年的一项优质荟萃分析(meta-analysis)发现,体罚与13项问题有显著相关性,其中包括:反社会行为、攻击行为、心理问题、不良亲子关系、认知能力受损、自卑等。另外,该研究还发现从小被体罚的人,长大了也更可能体罚孩子。
02
不能打,那到底如何立规矩?
做规矩,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,什么是被允许的,什么是被认可的,什么是有价值的,从而让孩子渐渐明白如何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,主观意愿上希望尽量做正确的事,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如何不打不骂,好好给孩子做规矩,有一些通用的原则,比如:
1. 告知为什么要这样做
不要简单说:“这样不可以”、“你做错了”、“你必须要这样做,不可以那样做”,而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,不要那样做。更好的理解,才能有更好的行为。
2. 言传身教
几乎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公平对待,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不能做的事,别人(比如父母)却能做。所以,家长怎么样要求孩子的,那自己也要身体力行。
3. 鼓励好的行为
对孩子的好行为,不要吝啬表扬;通过正向激励,让孩子更愿意有好的行为。关于如何夸奖孩子,可以参见:《夸孩子的5条黄金法则,你做对几条?》
4. 保持一致
今天这样做可以,明天这样做又不可以了,这样不一致的规则或指令,会让孩子很混乱,从而可能导致行为问题。
做规矩过程,对孩子的要求、底线、边界等,要保持一致和稳定。只有反复强调的边界和底线,孩子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期望,更好的区分好行为和坏行为,从而更好的尊重底线或边界。
(图片来源:Unsplash)
03
不同的年龄段,如何做规矩?
0-1岁
虽然0-1岁的孩子能听懂大人的部分指令,但他们没有思考的能力,无法理解因果关系,更不会明白家长的期待是什么。
因此,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规矩,注定是浪费时间。
0-1岁期间,家长能做的是多陪伴、试着多读懂孩子,积极响应并满足孩子的需求,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,对父母建立信任感。而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,将来也往往是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。
1-3岁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,他们通过各种尝试和摸索来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。他们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事,如果遇到反复尝试不成功,就会显得烦躁不安,或者行为反常。1-3岁的孩子,也开始学会说“不”,有很强的自主意愿,他们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。
不过,1-3岁的孩子,其实仍然无法很好地理解因果关系,也无法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好的、正确的。因此,为1-3岁孩子做规矩,简单说教是行不通的。
1-3岁孩子做规矩,可以尝试:
1) 引导或者示范给孩子看,保持耐心、积极鼓励。
2) 尽量简单,一次只尝试一样新的事物、技能、指令。
3) 避免强制手段,比如强迫喂食、强制吃饭等,不可取。当然,强迫孩子吃完碗里的东西,本身也不是什么合理的行为。
3-4岁
到了3-4岁,孩子通常已经能够理解家长的指令,同时也已经有能力预见结果。
在这个年龄段,孩子们开始学会分享和与人相处。3-4岁的孩子很容易激动和兴奋。他们比较喜欢当小小领导人,控制欲望和表现欲强。他们还喜欢模仿,喜欢使用新鲜的词汇。
假如父母经常传递给孩子关爱和认同的讯息,孩子会受到极大的鼓励,并尝试着尽量做家长喜欢他们做的事情或者家长认同的行为,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。
相反,如果家长经常传递负面和否定的讯息,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消极,因为他们内心慢慢认定,不管他们做什么,爸爸妈妈都不会满意。
3-4岁孩子做规矩,可以尝试:
1)示范给孩子看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或行为,同时为孩子提供几个不同的选择,让他们仍然有选择的机会。
2)教孩子提前做心理准备,让他们预期一个将要发生的改变。比如说,离开游乐场前,跟孩子说:我们10分钟之后就回家了,接下来的10分钟,你想玩什么?
(图片来源:pexels)
写在最后:
不打不成器、打是亲骂是爱……这些害了一代人的说法,希望不要再伤害我们的下一代了。想要好好教育孩子,我们自己首先要多学习,不要再拿打骂来教育孩子,这是最没用的。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读了有帮助,请分享给更多家长一起阅读和学习。也可以把我的号推荐给更多希望科学育儿的家长。育儿路上,一起学习,共同成长
- 部分参考文献 -
1. UNICEF. (2014). Hidden in plain sight: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. New York: The United Nations. Retrieved from .
2. Gershoff, E., & Grogan-Kaylor, A. (2016).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: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-analyses, Family Psychology, 30(4), 453-469.
3. Gershoff, E. T. (2002a). Corpor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d associated child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: A meta-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. Psychological Bulletin, 124(4), 539-579.
4. Smith, A. B., Gollop, M. M., Taylor, N. J., & Marshall, K. A. (2004). The discipline and guidance of children: A summary of research. Dunedin, NZ: Children’s Issues Centre, University of Otago and the Office of the Children’s Commissioner.
5.Spock, B., & Needlman, R. (2009). About discipline. Raising Children Network. Retrieved from
-END-
如果觉得有用
分享给更多人阅读
往期回顾
设置星标,不再错过我的推送:
1.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“澳洲妇幼Dr韩”
2. 点击右上角“...”
3. 点击“设为星标”
长按关注,阅读喂养|睡眠|养育|孕产科普
你打过孩子吗?
我们一起做得更好
分享 点赞 在看 ↓↓↓